近年来,礼泉县昭陵镇前山村创新推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融合”,把单一的、零散的治理方式集中运用到乡村治理全过程,努力做到“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,让乡村治理成果惠及村民。
自治为基,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。昭陵镇前山村两委抢抓乡村振兴发展历史机遇,坚持以自治为基础,以基础设施、农业产业、人居环境为突破口,多方争取项目和筹集资金,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,先后硬化通村道路2.3公里,硬化道路6.2公里,把水泥路修到了群众家门口。多次奔赴省城邀请地质勘探队到村勘探,在2011年打成第一眼800米深机井。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,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,缓解旱腰带农业灌溉难瓶颈问题。2014年对前山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,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,实现了基础设施完美升级。除此之外,村两委在原苹果产业效益大幅下滑的情况下,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,发展特色农业。先后建成御石榴示范园2个,创建了昭陵镇首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,辐射带动全村发展御石榴1800亩,葡萄400亩,为群众培育了新的增收财源。改善群众住房,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项目,先后搬迁48户,落实危改2户,安装太阳能路灯130盏,栽植泡桐、国槐绿化树木和冬青苗木共计3万余棵(株)做到整村绿化、亮化全覆盖。
法治为乡村经济发展护航,为社会稳定提供重要保障。多措并举,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。通过广播、横幅和举办法治讲堂等,大力开展涉农法规宣传活动,每年至少2次邀请昭陵镇司法所工作人员,派出所、法院包村干警等,进村、进校园宣传法律知识。围绕职责履行和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要求,明确班子成员分工,建立健全各项制度,提升工作效率。坚持党务、村务、财务公开透明,接受群众监督。在村集体重大事项决策前,及时召开群众及代表会议,利用村微信、QQ群等现代网络技术,广泛征求关于村上项目建设、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建议意见,充分发扬基层民主,不断拓宽村民参与的渠道和形式,提高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参与权、知情权和监督权。
以德治为引领,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积极倡导文明新风、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。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,定期组织开展德治教育进课堂、进农户宣讲活动。每年2次在村里开展“农村孝子”及“好媳妇 好公婆 文明户”等评选活动并挂牌,通过典型带动,在村中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尚。召开群众大会,共同商定基本管理要求,形成前山村村规民约21条,成立全村“道德评议会 红白理事会 村民议事会 禁赌禁毒会”村民自治“四会”组织,围绕各自职责主动开展工作,先后排查化解群众内部矛盾18件。
更多资讯,下载群众新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