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阴县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成链 奏响高质量发展“奋进曲”

发布时间:2024-03-20 10:59:41

来源:群众新闻网

近年来,汉阴县围绕石墨新材料、轻纺新材料、建筑新材料等产业链,聚焦绿色发展,加速构建集群式发展新格局,使新材料产业在汉阴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力、带动力、影响力持续增强。

3月13日,在汉阴县等静压特种石墨项目建设现场,挖掘机挥舞举臂,渣土车往来运输,多名建设工人忙碌在各自的区域……现场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。自春节假期结束以来,该项目迅速掀起建设热潮,目前该项目的钢构主体已经完工,关键设备已经安装到位,预计五月份建成投产,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,产值能达10亿元以上。

新材料产业是汉阴县确立的首位产业。其中,碳基材料科技含量高、产品价值高、市场需求大。这是汉阴县发展新材料产业链中的重点建设项目。自等静压特种石墨项目落地以来,汉阴县确定培育方案,制定“作战图”,把安康太伦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汉阴县首个10亿级碳基新材料链主企业进行培育。

安康太伦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宗利说:“我们目前特种石墨这个项目突破了国家当前的技术瓶颈,目前国内这个产品的直径是在1.1米,我们目前可以达到1.3米以上。我们设备也是国内最顶尖的设备,我们有信心把产品也能做到国内领先的水平上。”

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,找准产业发展“赛道”至关重要。在发展新材料产业中,汉阴县强化科技创新,让产业发展进一步“准起来”“特起来”“强起来”。在位于汉阴县的陕西永丰特种纱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年产量达5000吨以上木纤维和竹纤维的包芯纱,是全县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又一重点项目。

走进陕西永丰特种纱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工人们忙碌地穿梭于机器间,双手不时地调整着纱线。据了解,该公司位于涧池镇军坝村,是一家主要从事包芯纱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纺织原料、面料的购销和纺织设备进出口的现代化企业。

“目前大家看到的是我们2023年11月份新进的生产线,目前生产线相比较原来的工艺,它更好地能确保纱线的品质,而且在某一种程度上能降低我们的能效,降低工人的工作量。”陕西永丰特种纱线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志军介绍道。

通过原材料创新、工艺创新、产品设计创新、价值创新、装备创新等多种方式,永丰特种纱线公司打破边界,多元融合,推动了差异化纱线的品类升级和功能提升,催生了一批批国内外前沿流行的天然、环保、舒适性新品,尤其是公司新研发的PBT高弹丝已经在纱线领域得到广泛使用。目前,公司正在兴建新的生产厂房,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,可实现年产PBT高弹丝2000吨,复合纱线2400吨,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,实现纳税150万元。

“PBT高弹丝项目的建立,可以更好地为永丰纱线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,两家企业在一起可以更好地降低运输成本和一些辅料的成本,从而能降低永丰纱线的部分生产成本。”望着整齐的生产厂房,孙志军眼里充满了信心。

近年来,汉阴县抢抓全市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机遇,突出项目驱动,优化要素保障,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成链。目前,全县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共39家,获评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2家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、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、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。截至2023年底,全县新材料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.16亿元,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6%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。

“下一步,我们将抢抓‘双碳’目标深入实施和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机遇,聚焦全市新型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,重点围绕助企纾困、培育提升、科技创新等方面精准发力,积极推进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,加大‘五上’企业、创新型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,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链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。力争到2025年,新培育链主企业5家、高新技术企业10家、瞪羚企业2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、科技型企业20家,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5家,培育产能过10亿元企业2户,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70%以上。”汉阴县经贸局局长方和平说。(通讯员 黄智发 王建霞)

责任编辑:吴凯哲

更多资讯,下载群众新闻

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by www.sxdaily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