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3日,在铜川市第二届“讲述我的创业故事”主题分享活动颁奖典礼上,一名80后返乡创业的硕士获得了“勇于开拓奖”。他叫陈明涛,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林学硕士,着装朴素,皮肤黑亮,身躯精瘦,但眼里有光,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。
“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,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难事,更好地建设家乡才是我的奋斗目标。”大多数人通过努力学习去改变命运,去享受苦尽甘来的美好生活时,陈明涛却放弃一线城市多个高薪就业机会,毅然决然返乡创业,扎根热土,带动周边蜂农共同致富。
返乡创业圆梦,目标瞄准传统养殖
“从小就受祖辈父辈影响,耳濡目染,酷爱养蜂,眼看着家乡传统养蜂技艺逐渐式微,为了保护这项特殊工艺,传承老一辈传统养蜂方式,我先后拜师于当地许多老蜂农。”程明涛说,当地人喜爱在房前屋后,背风向阳、靠近院子和房屋的地方,养殖中国的当家蜂种——中华蜂,这种蜂体型小、适应环境能力强、 飞翔距离远、善于采集零星蜜源。
2019年返乡后的陈明涛,看准了宜君土生土长的中华蜂养殖产业,于是他先后赴湖北、云南、本省的十几个村镇进行中华蜂养殖实地考察和学习,不断总结经验和知识,开始了规模化养殖和以示范基地带动整村发展的产业模式。2022年11月,陈明涛创办了宜君县陈硕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。
初次创业受阻,解决技术难题破局
经过不断努力,他逐一解决了传统中华蜂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疑难问题,扭转了群众遇到的“蜂越养越少、越来越难养”的局面,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效应,增加了产品附加值,采取统购的方式,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“好东西贱卖”的难题,养殖户也慢慢建立起了信心。
目前,陈明涛所在的太安镇景丰村,经过他的指导和帮扶,蜂蜜获得了大丰收。景丰村23户养蜂户通过统购的方式,共计获得20多万元收益,蜂群增加500多群,折合市场价6万多元。他创立的商业品牌“陈硕士”,经过自媒体宣传,浏览量超过了1000多万,让当地蜂产品的销售比原来翻了一番,在北京、山东、深圳、西安、铜川等地培养品牌代理商20多家,有力地解决了蜂产品滞销的问题。
享受政策红利,带领群众共同增收
“创业初期,和大家一样都是在懵懂中摸爬滚打,四处碰壁,吃了不少亏,后来在市、县两级人社部门的组织下,不断接受各项创业培训才促使我得以快速成长。”从陈明涛口中得知,在资金紧缺的重要关口,市人社部门积极对接主动下拨八万元贴息贷款为其创业助力,购买设备资金短缺,市人社部门又再次给予二十多万元的设备补助,一路艰辛,回首望去身后有如此坚强的后盾支撑,奋勇向前的信心更足了。
近年来,他通过蜂种引进和繁育、技术交流推广、品牌营销宣传等方式,采取示范基地+示范村+品牌营销的模式,把原来中华蜂养殖不足100箱的太安镇,发展到现如今养殖超过2000箱、参与农户超过200户及11个行政村的规模。其中示范村景丰村养殖规模超过700箱;通过挨家挨户技术服务、跨区域技术交流、建立技术带头示范户等方式,举办各类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50多期,培养技术人员60余人,培训群众1000多人次,养蜂产业辐射到了其他乡镇和区县;通过技术帮扶、蜂种发放、统购统销等方式,累计带动100多户农户,年产量超过2万斤,群众增收超过150万元。
“宜君县太安镇地处山区,森林茂密,蜜源丰富,群众喜爱养蜂产业,且具备一定技术,并且有养蜂酿蜜的传统。对于一些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弱化、无法外出务工的留守人群,发展中华蜂养殖,有利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,形成长效产业链,对于促进自然生态良性发展、促进增收致富、形成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。”陈明涛介绍,下一步,他将继续宣传打造“陈硕士”宜君老蜂蜜品牌,打造网络IP,扩大营销渠道,挖掘产品附加值,将太安经验复制推广,让全县117个行政村都有中华蜂的身影,让每个乡镇都出现一个中华蜂产业示范村。(卢洁)
更多资讯,下载群众新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