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野畴(1898.3—1928.4),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和宣传活动家,是西北地区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,陕西党团组织创建者之一,还是皖北苏维埃政权、皖北工农红军的创建者之一,他组织领导的阜阳“四九”起义点燃了皖北的革命烈火,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地区反击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枪,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1898年3月8日,魏野畴出生于兴平县板桥乡魏家村(今兴平市西城街道板桥村)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。1917年,魏野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,1923年初,经李大钊介绍,魏野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24年春至1926年春,魏野畴在陕西省立三中和省立一中任教,积极参与建立中共和青年团地方组织,领导了驱逐军阀吴新田和反对教育界封建顽固势力的群众运动。为了宣传救国救民的真理,魏野畴创建了陕西党团组织,建立党的统一战线,组织领导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,作出了卓越贡献,建立了不朽功勋。由他创办的《西安评论》和主编的《西北人民》,成为当时陕西宣传革命思想、促进革命运动发展的重要阵地,被陕甘人民称作“西北革命的急先锋”,并将魏野畴誉为陕西“革命舆论的唯一指导者”。
1927年7月,中共陕甘区执委会改为陕西省委,魏野畴任省委军委书记,“八七”会议后,成立了指挥起义的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,魏野畴任总指挥。在起义突围中,魏野畴不幸被俘,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,于同年4月10日被敌人杀害,牺牲时年仅30岁。
责任编辑:黄香梅
更多资讯,下载群众新闻
